才誉鄂皖 智冠江淮
…
闻筱缉学贯古今,满腹经纶,但他并没有顺从其父兄“科考入仕,光耀门楣”的意愿,而是厌恶功名利禄,鄙弃仕途官道,落拓不羁,放浪于形骸之外,成为本阶级的一个叛逆者。为应付父兄,他次次赴考,在戒备森严的考场,虽文章满腹,但露才不献媚,才高不中榜,每次考卷完成,在其空白处或写上一段《喻老四上祝山》中的小曲,或画一幅讥讽考官的漫画。阅卷考官既喜其才又厌其嘻,由此,闻筱缉每次赴考而不入仕,付功名于流水,视利禄于浮云。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的闻氏乡人的我,儿时就对闻筱缉的传说情有独钟,从中获益匪浅。在负责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的同时,注重于闻筱缉的传说和文稿的收集整理。由此,对闻氏的才华和所作所为以及大别山区人民群众对闻氏推崇之因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英山地灵人杰之渊源有了更深层的理解。虽早有整理出版专集之念,但几经磋跎,未能如愿。
“书香未敢夸能守,世事如今已看穿。”闻筱缉乃“名门望族”“书香世家”之后。据考,闻筱缉派号风应,字植庭,清咸丰癸丑年(公元1853年)农历二月初三日出生于英山县孔家坊王家畈。早年家道兴旺,到他父亲一代逐渐破落。其父闻礼祐,字笃卿,敕封修职郎,赠文林郎、后封奉政大夫。其母余氏亦是显贵名门之女,诰封“宜人”。大哥风庆授九品衔。二哥风廉附贡生,后选训导,保举六品衔。光绪年间,英邑水灾,闻风廉开家库放赈,救济灾民,受到抚潘臬道的嘉奖,赐授“惠济枌榆”的匾额。其父一生以教书为业,博古通今,是吟诗作赋的高才。闻氏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和古文化的熏陶,他好学不辍,博览群书,在父兄的指导下,对五经四书、诸子百家均有较深的研究,成为清末民初楚尾吴头之英邑的享誉江淮大地的一代名儒。
今天,在社会各界敦促支持之下,才得以如愿以尝。
闻氏的这些逆向行为,并非他天生就有看破红尘、玩世不恭的性格,而是因为他生在中国最不幸的时代,经历了太平天国起事、中日甲午战争失利、戊戌变法失败等一系列政治事件,目睹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看透了满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反动本质,已呈现出“日映池塘虚倒影,树经风雨易成秋”的日暮西山、气息奄奄的哀微景象。对这样一个毫无生机的反动国家机器,他愤恨至极,希望革命的风暴早日到来,给予彻底的粉碎,从内心深处发出了,“但期世复唐虞大,勿向桃园再问津”的呐喊,表达出他决不为反动统治阶级效劳的态度和决心。由此,他愤世嫉俗,玩世不恭;风趣诙谐,逢场作戏;嘻笑怒骂,装疯作傻;言谈泼墨,皆成文章。仅管他在诗中写道:“寄语知心无别乐,闲凭诗酒送流年”,但他一生并未苟活偷安,而是用酒后之诗,嘻笑之言,手中之笔,作为锐利的匕首和投枪,向反动营垒中的蚊蝇蛆虫--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奸商巨贾、洋人神甫、势利小人等形形色色的反动人物给以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他曾在给朋友的信中称:“以此举为人生乐事,且愈中要害愈好。"可见,他是一个彻底背叛并敢于向自己阶级开刀的儒林斗士、文学讽喻家。
在闻氏诞生将届145 周年和逝世 74 周年之际,我们编印《大别山文学讽喻家--闻筱缉》一书,精选入传说、笑话、故事、诗词、联赋遗作以及相关研究、介绍文章近百余件。旨在缅怀先贤,发掘弘扬民间乡土文化遗产,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充实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生活,展现毕升故里--英山县地灵人杰之万一,为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繁荣现代文艺服务。
英山,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块正在开发的热土,既闪耀着现代文明的光芒,也辉映着历史文明的光辉。这里曾是皋陶部落、傅说家乡、英布封地,又是我国科技先驱之一的北宋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升的故里。虽偏乡僻壤,但地灵钟秀,古文化蕴含深厚、孕育了许多文人名士,自前清至民国二百多年更是人文辈出。清末民初“才誉鄂皖,智冠江淮”的大别山儒林“怪”才--闻筱缉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和客观条件所致,《大别山文学讽喻家一闻筱缉》一书,难免遗漏错误之憾,敬请广大读者和作者赐教、赐稿,以待续编弥补。
在编辑《大别山文学讽谕家一闻筱缉》一书过程中,有幸得到著名楹联家闻楚卿先生的鼎力相助,提供资料,作文撰序,促成本书成集付印。英山书画协会会长陈昂老先生为之题画书名,黄鸿鹄、刘广才、余名成以及全县广大文学作者也给予了无私帮助,各界知名人士和企业界有识之士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光绪丙戍年正月二十八日,闻氏年仅三十岁的爱妻彭氏暴病身亡,他出于对其妻的忠贞不渝,虽然三十二岁丧偶,但一生没有再娶。进入暮年,家境完全破落,单身只影,孤苦伶仃,贫困潦倒,“一生酷爱书烟酒,三字交加老病穷”。仅管如此,但他的思想并未消沉,而是勤学不辍,积极进取。正如他自嘲联所写“穷骨数根越老越硬;破书万卷不死不丢”又如诗中所言“累代文章遭劫后,浑身气骨借穷留”。
闻筱缉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吏的知识家庭,才华横溢,却淡薄功名,傲视权贵。他虽然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分子,却十分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并成为劳动人民的挚友知音。反动统治者贬他为不学无术的“歪才”、“怪人”、“疯魔”,面贫民百姓则尊他为“真才子”、“文七爹”、“好先生”。视他为弱者战胜强者的智慧化身。对其传说故事、诗文、笑话,代代相传,不绝于后。
1997年7月18日
闻氏一生终日手不释卷,著作甚丰,特别是诗词歌赋方面有惊人的成就,著名的有《知味斋诗集》、《怪苞集》、《狗屁集》等多卷,均因家境贫寒未能付梓,全部散落民间。他一生所作诗、词、歌、赋以及众多的文学笑话,文笔犀利,幽默异常,艺术性极高,且有破有立,格调清新,寓意深刻,雅俗兼备,自成一家,在皖鄂一带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一经说起,无不捧腹喷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