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俗
饲养习俗
…
母亲们喜欢把猪尾巴留给孩子吃,说孩子吃了可以避免夜梦磨牙齿。猪腰子治坐骨神经,买回猪腰子切开,将杜仲加破故纸(补骨脂)种子,包入切开的腰子内用丝线系好,蒸食饮汤。治耳聋:猪尾结,土鸡蛋,葱三根。蛋打破加细葱包人猪尾结内弄熟,吃肉吃蛋喝汤。
(4)、小单方治病
家要富要养猪,养猪经验多。鄂东人有一条宝贵的土法养猪经验:小猪长到40-60斤时,买1-2斤猪油或一副猪肠剁细和粗粮等饲料煮烂,让猪两三次吃下更好。这样猪长得快,腰肥肉嫩,农家-年可出两至三槽。
屁股长痔疮流鲜血,买回猪尾结弄净,加陈马齿苋蒸煮,吃肉吃马齿苋喝汤,几个疗程可治好。
(2)、养猪关键在科学卫生,饮食得当。猪儿会吃会睡就肯长。狗和马等,吃饱了暂时不吃。猪会吃,消化功能好,容易饿,少食多餐,细嚼慢咽。“胀不死的猪”,白天多喂定时喂足。“猪仔不吃压仔食”,喂猪,各种饲料煮熟最好,“猪吃百样草,煮熟喂得好”,猪吃生食不易消化,易生病。猪用鼻子向前拱闻,辨别口味能力强。它不怕酸,喜盐是草食动物的特性,也是猪的特性。
猪,首次出现在地球上大约是在3600万年以前,它比人类资格老八倍以上。猪在我国古代名称多,如家,豚、肫,豨,黑面郎,乌金,糟糠氏等。
(3)、民间忌讳“九斤半”。长期以来民间忌讳“九斤半”一词。因为人们错误地把“人头”和“猪头”连在一起。关于“九斤半”的说法有两种。一说古时有一大盗被官府斩首,将首级一称为“九斤半”。一传十,十传百,百姓都知道那个强盗头乃“九斤半”。另一说法更具体,说清乾隆年间,某地有个叫莫涛德的人,出身富家,幼读诗书,才华出众,后来做了县官,起先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来自恃是一方父母官,贪财受贿,强奸民女,作恶多端。百姓痛恨县官,乡贤名士联名告状。刑部派人调查,取得证据,判处莫涛德极刑,砍头示众,待莫家收尸时,怎么也找不到首级。乾隆帝知道此事后,念其原是个书生,便叫人用贵木雕个头,这个木头为十六两制一百五十二两,恰好“九斤半”。
古人总结喂猪有三益:“攒钱,吃肉,长粪堆。”人养猪,猪养田地,田地养人,猪多肥多粮多,猪肥肥庄稼,改良土壤,地力不衰。真正说来,养猪吃肉,使人类体质增强,繁衍后代,增加人口素质。猪是人类膳食营养来源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它对人类饮食文化有重大贡献。
上述两件事,都说到首级九斤半。中国人生性喜吉利话,忌讳凶险有“说凶即凶,说祸即祸”的畏惧心理。尤其是过年,更图吉利,称猪头买猪肉,买牛羊肉都忌讳“九斤半”。屠户在过年时更郑重,帮人杀年猪下猪首时,若碰上“九斤半”便要做手脚,膀中割一砣下来。若在肉铺买猪头,碰上九斤半,多说半斤也无妨。再说过去的九斤半是十六两制,现在是市制,152两等于15斤2两,7500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