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竹

竹器

懂得些自然常识的人知道,毛竹给人们奉献冬笋,毛竹笋的孕育季节在农历八九月。此时若雨水调和,越冬笋子更好。冬笋在冬日不会出土,但生长得好,那块土凸出些是可能的。不是因为“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叟地裂,出笋数茎”,而是江夏地方竹林里有冬笋,用锄仔细掏挖,找出几根完全可能。在那封建时代,为了突出孟宗这个典型孝子,突出孝心感天动地,那些好事的宣传家们说了些因果报应话并不稀奇。从古到今无事说成有的还少吗?

栽竹是一项工程,从时间上说,“竹子无皮,四季可栽”。农家多习惯在正、二月栽竹。竹子合群,团结发展快。“一人栽竹,十年成林;十人栽竹,一年成林”。栽竹有个习惯,带个小孩去,植竹时找个借口把小孩打哭,这一习俗源于“越哭越发”的传统和“哭竹生笋”的故事。

除了“哭竹生笋”外,孟宗的故事还在发展,说他发达了之后,上司朱据又提拔他做了管鱼的监池司马,也弄鱼母亲吃。孟宗假公济私,监守自盗,幸亏母亲才没让他走得更远,等等。

若松梅有节,若桃李无私,只需静土一方,便可顶天立地;任雨露矜功,任冰霜肆虐,总是清风万里,何曾仰面低头。

本地竹虽不多,但日用不愁。一个英太寨村1949年以前有15个大小湾子,三十来户人家,湾湾有竹子,绝大部分是毛竹(楠竹)。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修詹河水库搬迁一部分农民来,本村有二十多个湾子,栽竹子尚未成林。本地毛竹以夏河丁瑞山家竹子出名,长在一个择荫的深沟里,大的有小水桶那么粗,英山水上竹排有些就是用这竹子造的;三斗垅刘姓一园水竹,把几间小屋包围了,大水竹肥的有四寸围,是做竹垫、米筛等再好不过的原料。无论毛竹水竹都怕狂风、冻雨和大雪。

栽竹是一项功德无量的系列工程。竹子“三十年不上山,四十年不下山”,既要栽更要管。“笋子挨着竹蔸报”,“春夏不砍竹”。“孙爷不见面,母子不分离”。砍竹要有计划,要砍竹龄一年以上的,当年报笋长起来的秋冬最好不砍,因为它较嫩。“冬竹不蛀”,冬天砍竹做工具虫不蛀。一些家用竹床、竹椅粉虫多与嫩竹不无关系。三分栽植七分管,“要得竹笋发,秋天勤把竹园挖”,“竹子不上粪,闲土厚三寸”,翻挖竹园除杂木荆刺,取废老烂蔸子,疏松土壤,使竹根鞭前进有宽松的环境。出九九前后,严禁猪牛等大牲畜践踏拱土。“清明雨水多,竹笋满山坡”,只要有好的生长环境,笋子会越报越旺,竹子会越长越粗。竹子出土成长快,两月内可长20-30米高,最快时24小时内能长高1米。

栽竹,多栽于宅旁及湾子下首,可弥补地形的某些缺陷。竹林为屏障,既有清静感,绿色自然感,祥和感,美感,又有几分神秘感。乡村现在有许多三层小楼,绿荫深处隐红楼、神仙般的快乐。江西井岗翠竹、鄂南满山遍野竹林竹海。鄂东皖西大地,竹的前程无限。

故事的主人姓孟名宗,字公武,三国时代的吴国江夏人。孟宗哭竹的故事,跟上述文字大同小异,最早出自《楚国先贤传》一书。南朝宋时史学家裴松之注《三国志》曾引用孟宗哭竹的故事。《楚国先贤传》里,孟宗并未抱着竹子大哭。而是找啊找,找不到哀叹一番,然后竹笋冒出了尖。“哭竹生笋”等都是为了教育人而加工修造的产物。

 

正在加载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詹河水库
英山
http://yingshan.xiyaohe.com/Content/weixinlogo.jpg
英山民俗、英山传统文化网,英山山泉文学
栽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