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造纸
手工业习俗
…
大别山南,昔日,詹河、夏河、龙井庵、天堂、来榜河都有造纸厂。因为有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此事为沈括发现。“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并且保存着;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江西奉新人)著《天工开物》分三编,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并附有大量插图,其中中编包括制造砖瓦、陶瓷、榨油、造纸等。造纸有两张插图,内容就是腌竹和捞纸两道工序。清康熙十九年(1680)英山首修县志就有造纸工业的记载。过了近两百年,1862年--1874年,詹河夏河用稻草生产草纸,在小河边摆水碓十三部、木甑十三台,纸槽二十六张,工人一百余,年产草纸一千二百刀,折计五千六百市斤。
纸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改变了世界,为人类物质和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什么英山东西河及皖西一些地方造纸?水作动力的资源重要。英山瀑布多,“东西两河之上游,岩泉瀑布甚多,恒借此以为水碓水磨。苟能因势利导,造各种机器厂,则不须煤炭,自能运机。取不尽,用不竭,费省而用宏,诚天然之利也。水碓之用大矣,“借水力舂米,制纸,打香末,蕨粉等用”。水碓轮子象大鼓,故乡人又叫鼓碓,它的制法:用转轮二具,同在一轴,轮借水力推动旋转,轴中有齿,拨动碓尾,一起一落,碓头打人碓白,即能春米,也能春造纸原料。这种水碓山涧之地多用之。冬季枯水季节,在水碓上建槽蓄水。
我地造纸原料不外稻草、麦秆、嫩竹及山上某些原料。造纸工艺过程:1、腌竹。先收购嫩竹,砍嫩竹去竹桠,将嫩竹分段,约四尺一段砍断或锯断劈开捆住,每捆约20-30斤,运入浑浊的浸竹池中,浸泡一段时间而后捞起晾干。腌制时放入石灰池内半月左右,捞取后用草盖住;2、碓竹。过一段时间,将覆盖用石灰糊了的竹子,运到净水中冲洗,此时竹已变黄,放入水碓捣碎,碓时长,成锯木状;3、造纸捞纸。做一长方形木桶穿孔做轴。将锯木状入桶,加适量水搅拌成糊状。捞纸使用“竹廉”,竹廉由成百上千根如牙签般大小的竹丝编织而成,面积约0.6平方米,把捞上来的纸浆用木板夹住,象压豆腐干子那样,踩压杠杆,将纸浆内的水分挤压出来,此时纸张已形成;4、将形成的纸张分开来,分成刀数,一刀纸100张,其中每4张一贴,百张草纸共25贴。放在竹棚晾晒风吹,干后便成色金黄、厚薄均匀、吸水性好的草纸,我地自销或销往外地的就是这种草纸,粗糙销路好,商店用来包糖果食品红白糖之类。
由上述可见,皖西及英山东河詹河夏河等地的造纸有数百年至千年的历史。
造纸者是个体户。山区造纸原料多。每年夏季,皖西人要到詹陶二河及闵畈古坊等地收莲皮,纸皮,稿皮等生产片子纸、斗笠纸、扇子纸、炮子引纸,我们称皮纸,这种纸比东河纸高级些,但不是文化用纸。比如纸皮,小灌木,栽植在田堑地边,可长两尺多长,分枝多,叶子大,夏末,皖西人带刀来割,剥皮稍晒,付款后运走。这纸皮又叫疙瘩,开花结实,黄色圆坨儿,晒干人药。山乡田头地边至今还蓄得有,不时有人收购。山区人至今“保留了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千年的桑皮纸制作技术在这里一息尚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