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鄂边区常见冠履佩饰

服饰民俗

冬天戴帽子劳动好,戴帽睡觉,头颈部血管呈舒张状态,血流畅通能快快入睡;同时,冬天戴帽睡觉,避免血栓形成,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还可防感冒、支气管哮喘及糖尿病等症。

礼帽 旧时,上层人士戴,但极少,清明、冬至祭祖、祭灵等典礼中,少数人戴礼帽。在非常年代,戴礼帽被当作封资修的行为批判,改革开放,穿戴自由,但戴礼帽要讲规矩,进人人家必须脱帽,临别时手执礼帽置胸前向人鞠躬告辞,然后戴帽离去,旧时,有些劳动人民也戴低档甚至破旧礼帽呢帽作为“便帽”则不苛求礼节。现在一些戴礼帽的人似手把礼帽当成便帽了。

儿童帽 现代市场上儿童衣物应有尽有,商人瞄准儿童赚钱,鞋儿帽儿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往昔可不是这样,儿童帽俗称细伢帽,式样多,狮头的,猫头的,兔耳的,绣球的,铃铛的,农家多数是妇女自作的,逢年过节或亲友欢聚,或赶集时,也是孩子衣裳帽儿展示时机。巧手有一技之长,露才智,扬名声。

绸首巾 绸首巾叫头巾,亦称包头幅儿。据说头巾是古代男人裹头的纺织物,后来发展到妇女裹头物,有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尺寸不一,它是中老年妇女冬季头上束的一条黑绸巾,有图案、花纹。中老年妇女戴它防灰尘,护发保暖,还是一种美的装饰,没有钱买绸首巾的,就用一块杂色布搭在头上,防灰尘防风,这种搭在头上的纺织品,人们叫布“片”,中老年妇女话多,俗话说:“头上搭块片,说话不断欠”,就是形容这种场景。

骂人“戴绿帽” 那是说如果已婚女子有婚外情,那个女子的丈夫便是“戴绿帽子”的。妻子不正,是丈夫的耻辱。“打不打人痛处,骂不骂人失处”。有的人给人过不去时,专捏痛脚,驾人“戴绿帽子”或“王八儿”。已婚男子都忌讳“绿帽子”。事实上,民间也无绿帽子。

佩饰 佩饰有佩戴或悬挂在身上的,如项链、戒指、耳环、簪子等,还有化妆型如涂脂抹粉,梳束不同发式还戴些发梳之类;男女口袋装手绢,有的妇女还将手绢系在大襟褂腋窝扣中,中青年妇女髻上插银簪,耳垂坠耳环,戴手镯,框戒指(戴金斑子、银斑子),穿花边衣服,姑娘戴小花,无钱买花便掐野花戴。耳环、戒指、手镯等,曾消失了一代人,改革开放世界春风吹来,女子的佩饰大变,农村虽然慢些,一外出打工,城乡无异了,尽展身姿尽赏美,穿戴打扮之风喜空前。

马虎帽 纺织品,或买或自织,呈覆钟状,老中青男性戴在头上可将整个头部罩住,中开一口,让眼睛、鼻子、嘴巴露出来,防寒御风,可随戴随脱。这种帽子农民称“狗钻洞”、“马虎帽”,又叫“缸灶帽”,“锅灶帽”,不可解的是竟称“吕宋帽”。

草鞋 一个劳动力,三、五天要穿一双质量好的草鞋,打草鞋是粗工也是细活,其编织过程:

现在手绢继续在生产,年产百亿条,大部分出口,国内每百人年均消费手绢不足一条,而我国每年消耗440万吨一次性纸巾,年人均2.6斤,为此需砍伐7400多万棵10年生大树。用纸巾不好,用手绢好。

风帽 风帽类似斗篷,但比斗篷短。家乡风帽,多是三、五岁以下的男女幼童戴,多在严寒季节御寒或走亲戚作装饰,

手绢 又叫手帕,随身携带的方形小块织物,用来擦汗或擦鼻涕等。这种用品方便、卫生、不污染环境。手绢使用历史悠久。人们往往把它作为信物,送给心上人。运用手绢也遭祸呢,1967年7月18日晚在中南海,人们批斗国家主席刘少奇两个多小时,刘主席掏出手绢想擦汗水,却被一个红卫兵狠狠打了一拳,将手绢打落,伟大的国家主席无奈毒虫何!

袜子 布袜、棉线袜、毛线袜、混纺袜、尼龙袜、腈纶袜、棉纶袜及女式长筒袜一路走来,新式袜层出不穷。棉线袜、毛线袜、羊绒袜,上世纪初中期,有专门的织袜厂。我地除小儿袜外,都爱上底,人们喜在袜底上绣花。袜底粘贴多层,两面用新白布,再穿针走线,做出许多图案,图案多为梅兰竹菊、荷花、牡丹等植物,用的线五颜六色搭配恰当,送花袜给别人,无论送男送女送老送少,都表达某种情意,大姑娘给意中人送袜底,心和手都极专注。

死人戴寿帽 寿帽也叫“阴帽”,布料多选黑色或葳青色。出殡时,送行者以白盖白布代帽,场面凄凉。

人坐在板凳上,取两根粗细均匀的两米长的草鞋索儿,一头固定在草鞋拔上,另一头栓在人腰中系的草鞋弓中,反复将草搓编进四股绳中,底成人脚形状后,再安草鞋耳。会打草鞋的,无论大脚小脚,耳高耳低,脚后跟编的高矮,均恰到好处。少年青青老来黄,十分拷打结成双。送君千里终须别,弃旧恋新掷路旁。

草帽 人们一年四季都在大自然中劳作,太阳晒,雨水淋,虫儿咬,戴个草帽作用大且多,庄户人家一家三、五顶草帽是普通的,挂在墙上是一道风景线,乡村妇女戴的草帽一般要好些,青年女子戴的更新鲜些。

大众布袜中,中老年男子穿的简式袜,有的单独上花底,一般为筒式耐用土布二层从脚板往上拉,到膝盖以下,一些老人不仅穿土布袜,冬天,穿袜前,还要用裹脚布裹脚。布用本色或染成锅烟色,裹脚布一尺见方,布儿包脚,筒袜在外,再加有火烤,对老人来说难得的享受,劳动者,在大雪纷扬或油光凌叮当响时,要挑担运输或其他运作也算是用脚又保脚了。

人们头上、身上和脚上的佩饰依附服装又相对独立,以冠而论,清代官吏戴的翎花红缨凉帽,监生举人戴的顶子帽,商贾绅士戴的毡帽,民国时期官绅戴的是凉帽、毡帽、礼帽、瓜皮帽,博士帽等。

布鞋 各种款式布鞋都需要千针万线,尤其是绣花鞋。各种动植物图案,如“梅花吐艳”、“桃李争春”、“春兰秋菊”、“蜜蜂采花”、“蝴蝶欢舞”、“蜻蜓点水”,花花绿绿,活灵活现。

油鞋 水胶鞋和力士鞋,山区大众上世纪五十年代才普通享用,此前雨雪天多穿油鞋。油鞋材料和做工,要请铁匠打钉,钉子伞状,一双油鞋钉大约32-36枚。油鞋帮要涂粉,关键在打油,从帮到底打油,油鞋在春夏秋,多次涂油,不能晒只能晾干。鞋帮填棉绒保暖。

现代做布鞋机械化。

无论男女老少,帽子人人需要。戴帽还有一个保护头脑的作用,科学告诉我们,头部是大脑所在地,头部皮肤比其他部位的皮肤厚而致密,血管及淋巴组织极为丰富,其中含有大量皮脂腺、汗腺,当人体运动时,头部易出汗,热量从此处大量蒸发。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不戴帽子又不常运动的人,外界气温在15摄氏度时,会从头部散失人体总热量三分之一;4摄氏度时会散失热量的5%,零度以下时,如果只穿得暖而不戴帽子,体热会从头部散去,起码可散失总热量6%。

鞋垫 人们穿鞋讲究用鞋垫。鞋垫要做得得体,合不同人的脚。它分无花垫和绣花垫,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兴于唐宋,盛于清及民国,无花垫只衲底不绣花。绣花垫以绣花为主,选质量好的白棉布,粘三、四层再绣花,以花纹图案到红绿花线的搭配都贴近自然,绣得好清新夺目,栩栩生辉,质朴而明快,视觉之美跃然垫上。它是民间工艺,为农家女所绣,集日用与审美于一体,把它垫在鞋底上,养脚,透气,排汗。它远不止是男女定情物,也是一种寄情工艺品。如果丈夫出了门,妻子把丈夫穿过的鞋放一双床前踏板上,内放鞋垫,垫尖向内,可让丈夫在他乡仍想着家里的妻子,母亲把离家的儿子穿过的鞋及鞋垫放在香案下,儿在他乡心不离家。绣花的内容都有寓意,如祝尊贵的人或长辈“福禄双全”、“吉祥如意”、“十全十美”,祝读书人“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祝孩童“长命百岁”、“一长一大”,祝亲友“莲年有鱼”,祝情人“喜鹊登梅”、“并蒂莲开”等。

 

正在加载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服装
帽子
http://yingshan.xiyaohe.com/Content/weixinlogo.jpg
英山民俗、英山传统文化网,英山山泉文学
皖鄂边区常见冠履佩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