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里的月亮

秋季岁时习俗

柳永看见月亮的时候己是他“今宵”酒醒之后,“杨柳岸晓风残月,”已是拂晓之时了,那他看见的应该是下半夜可见的月相,有可能是农历下半月的凸月,下蛾眉月,下弦月。此时的“残月”衬托出作者凄凉的心境,使人如临其境,如感其情。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中“月落”时,人们“正堪眠”,睡意正浓,说明夜已深。深夜而“月落”也是农历上半月所见的月相,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摘自《博物》

关于月的诗句还有很多,篇福所限,不一一举例,没有什么能比月亮更能激发人们的灵感。古今中外,咏颂月亮的诗歌汗牛充栋,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就能在赏诗的过程中找到更多乐趣。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在研究诗歌中的月亮之前,先来研究一下“月亮秘笈”这是一些关于月亮的基本事实。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由于月亮变化的规律,古诗中的月亮除了映照诗人的心,其实还包含着许多意想不到的信息,透露出不少的“弦外之音”。让我们做一次侦探,跟踪诗里的月亮,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月落”说明张继看到月亮的时候月亮正好落下,夜半大约是在午夜时分,午夜时月亮正在落山,由此推断,此时是农历上半月,如果是凸月的话,午夜时月亮应该还在上升过程中,而蛾眉月在午夜就落山了,所以推断出,张继看到的是上弦月,月亮近似半圆。但乌鸦为什么会在半夜叫呢?也许是被寺里的钟声惊醒了吧!

月亮也是东升西落 月亮如太阳一样,每天也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太阳的一个升落周期是一天,大约二十四小时,月亮每天升起的时间不一样,农历上半月时月亮是在白天升起的,这时候阳光明亮,月亮虽然高高挂在天上,但是却被太阳掩盖了光辉,在地面上看不到它......

从小学开始读“窗前明月光”,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的诗词俯首皆是。月亮似乎格外能激起古代文人们的灵感,他们借月抒情,咏月言志,月亮在他们笔下既可成为烘托气氛的利器,又能当作抒发感慨的话筒。

诗中的“晓月”指清晨的月亮,“玉弓”指下弦月或是月末的蛾眉月。李贺是在用月相说明自己读书夜以继日,真是刻苦啊!

张九龄的“满月”即“十五、十六的月亮”;“夜夜减清辉”指满月以后,月相依次由凸月到下弦月,再到蛾眉月,可见部分越来越瘦小。这就形象地写出了农历下半月月相变化的全过程。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月相”产生的原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的圆缺说的就是月相变化,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面向地球的亮部有时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元夕是指元宵节,即正月十五,这时欧阳修看见的月相必然是满月了,形状像一个大玉盘。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张灯,观灯的习俗,至宋而其风益盛。“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

白居易看见了什么月相?这很简单,诗中“九月初三”是写诗的日子,这是农历上半月,看见月亮的时候太阳刚落到地平线之下,“月似弓”,是月亮的样子,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这时白居易看到的是一个弯弯的月牙,而且是上蛾眉月。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唐)白居易《暮江吟》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唐)张继《枫桥夜泊》

——(唐)李贺《南园》

不见年年辽水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正在加载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咏月
月亮
http://yingshan.xiyaohe.com/Content/weixinlogo.jpg
英山民俗、英山传统文化网,英山山泉文学
诗里的月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