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鞋

民间工艺

对中国事业有贡献又善伦理家教的曾国藩,在北上征捻前夕,为家中妇女定下的功课表,就有学做鞋一项。

英山手工工艺有做鞋、做鞋垫袜垫、刺绣、缠花、剪贴、泥塑、雕刻、纺织、纸扎、印花布等几十个品种。

做鞋 鞋属服饰。相传孙膑为鞋业的祖师。

曾为儿媳妇和女儿定的功课表分为四事:一食事:要学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二衣事:纺纱或绩麻;三细工,做针线刺绣之类;四粗工,做鞋缝衣。于家男子“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妇女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请夫人欧阳督促,亲自验功。“粗工则每月验一次,每月须做成男鞋 一双,女鞋一只。吾回江宁后,当作一总验。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既勤且俭,永不贫贱。”

寿鞋,一般是白底黑面红布衬里,软布底针绣寿字图形。针脚稀疏,布料随便,尺寸大小亦宽松。老人活在,晒寿衣时,还可将寿衣寿鞋试穿

布鞋有盛也有衰,也呈螺旋式前进,今天,布鞋又盛起来了,但有很多改进,在“千层底”基础上,又发展了塑料底皮底等,鞋帮面除黑、红、花色棉布料外,又发展到平绒、毛呢、涤轮布、仿皮、帆布等布料,款式更多样,保存了布鞋的特色,新布鞋更现代化,与休闲装、裙裤等搭配,显示着与时俱进,穿着新潮。

布鞋的民俗多多。在贫困落后的时代,“只要脚上有,鞋子不嫌丑”,今天有人穿十万百万元一双的鞋,我们不会嫉妒,也不会去学。

手工布鞋 原料:布片,竹壳叶,麻索,黑布白布做鞋帮鞋里。布鞋称双和只,一双鞋有鞋底,鞋帮两大部分。

民间重穿鞋,布鞋民俗也不少,孩子周岁抓周鞋,多半由亲戚送。鞋面多用红色花面,用棉线纳底,针脚绵密,绣有花样图案。鞋子做成,用红线将两只连在一起,然后将袜子装入鞋口内,同其它礼品一并送上。

凉鞋冷,皮鞋热,新的时代布鞋少不得。现在一些男女,有空去跳舞唱歌搓麻将,其实学做鞋学做女红,也是学一种工艺,学会美,学会欣赏他人和自已的一种好方式。

送给读书人的鞋:家有到外地求学或谋业的文化人,离家前,亲戚朋友,往往要送一两双漂亮的鞋,送礼人还要美言几句:“祝你步步高升,这双鞋做得不好,你在路上当草鞋穿吧!”

鞋有木鞋、葛鞋、麻鞋、布鞋。到唐宋时代有靴与鞋,人们等级不同,官场穿靴,平民和女子穿鞋。民族不同季节不同,鞋子又有许多区别。时至近现代,有布鞋(布鞋又有单鞋和棉鞋(鞋帮内铺棉絮)、皮鞋、胶鞋、塑料鞋、拖鞋、旅游鞋,还有那体操鞋、芭蕾鞋、绣花鞋等,而今还有报警鞋、透视鞋、换气鞋、通风鞋、记忆鞋、暧足鞋等。

给寿者做鞋,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健在,寿日或逢年过节,晚辈女性要送寿面寿匾寿鞋袜之类以示敬重。

孝鞋 孝子孝儿媳在亡人去后须披麻戴孝,脚上以白布蒙鞋面,不留黑色在帮上;孙儿孙媳或侄辈堂亲,蒙鞋不过半,至于亲戚,蒙不蒙自愿为原则。

 

正在加载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寿鞋
孝鞋
http://yingshan.xiyaohe.com/Content/weixinlogo.jpg
英山民俗、英山传统文化网,英山山泉文学
做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