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者人之本也

饮食民俗

由陶器的变化,瓷器发展起来,瓷器成了食具,进食之工具为箸,舀汤浆之器勺匙,饮器则出现了杯、盅、盏等。

陶罐陶器的发明使烹饪前进了一大步,用陶为炉为灶烹煮和蒸制食物有万年以上的历史。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增多,肉源减少,谷物成了主食,蔬菜和肉类逐渐成了副食。

由于手工业的发展,商周时代铜制炊具出现,金属食具也出现。中国铁器出现早,西汉时,铁器得到广泛利用,铁釜、铁刀等炊具,在秦汉时期已普遍使用。铁锅的出现,使烹饪技术中的爆炒之法应运而生。铁制炊具导热性能适中,造价低廉,而且铁分子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用铁制炊具烹调,可以帮助人体增加铁元素。人一旦缺铁,会出现头晕、耳鸣、记忆衰退等现象。

当时无炉灶,亦无锅碗,熟食的方式,只有用粘泥包住食物隔火烤后来又以兽皮为锅烹煮食物,或将食物放在竹筒中煮熟,烧烤和烹煮之法延续了许多世纪,千万年的传承的习俗至今还可见,如遍及城乡的烤红薯,烤鸭,烤羊肉串、竹筒饭等

“食者万物之始,人之所本也”。饮食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李时珍曰: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自有人类以来,为维持生存,和动物一样四处寻找食物。在寻找动物时,要和水陆中凶猛的动物博斗,或战而胜之,或丧生。寻求食物,最可靠的还是植物。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观察尝试,付出生命代价,才筛选出大量可供食用的植物及其果实,如长在树枝上野果,结在地上藤蔓上的瓜类,埋在土中的根块及植物茎杆花叶。这个漫长时期,现在我们称之为“人类自然饮食状态“。

我国幅员广大,气候各异,物产不同,口味不同,沿海地区产海味,山区多山味,物产不同,食品原料不同,饮食习惯有异,自然形成地方风味。地方风味不同,与产品及气候有很大关系。北方气候寒冷,人们习惯吃味咸油重色深的菜,南方气候炎热,人们要吃得清淡些。川湘云贵多雨潮湿,人们唯有吃辣才能驱风祛湿。在漫长的实践中,形成南食北食及多种菜系,并总结流传一首《风味歌》,

火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进化有了真正的突破,是从猿到人的突破。熟食增长体质,熟食使大脑发达起来会思索。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人类逐渐掌握火的使用方法,成了火的主人,熟食增加,用火的方式也由简单到复杂,沿习成俗,保留发展到今天。

无论是炊具或食具,都随着代的产生而产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就说食具之中的桌椅板凳吧,在它们未问世前,先人们多少世代都是把食物食具摆放在地上,生活习惯是席地而坐,桌椅板凳的发明、改进和使用,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正在加载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饮食
李时珍
http://yingshan.xiyaohe.com/Content/weixinlogo.jpg
英山民俗、英山传统文化网,英山山泉文学
食者人之本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