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节年为首
春季岁时习俗
…
亿万人的传统,免不了有些陈规陋俗和落后的东西。近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过农历年也有非议,甚至主张废除。民国初期,农历年节就有明令废止;“文革”破四旧,又有废除之意。
岁时节日民俗,是人类文化文明的亮点和汇聚。天人合一,人类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民以食为天,从事耕种要按24个节气行事,岁时节日民俗,属上层文化建筑,它伴随农事节令而生,伴随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生产性节律,农耕社会的人们生活也相应地形成了春祈秋报夏耘冬藏的季节性习俗。我国民间节日三个要素:固定名称,固定习俗内容,固定日期。
百节年为首,无论穷富,一年一度,家庭团聚欢乐,亲情爱情友情,一派乐融融的景象。
北伐统一中国后,国民政府重新颁布命令,自1929年1月1日起,全国使用公历,同时废除旧历,禁过农历年,在废除旧历和过年问题上,国民政府下禁令并采取措施,可民间仍然是阳冷阴热,阴历年异常热闹,燃放的爆竹,彻宵不绝,比之阳历新年实在热闹百倍,当时有联云:“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说明民心的向年,过年反映了千百年间积淀形成的民众心理,民众观念和风俗习惯不能随便改变。在政府与民间这场阳历年和阴历年的对台戏中,民国政府敢终顺从了民心、民意和历史,在全国人民中又恢复了农历年的传统。
忙年,首先是物质、精神、教育、卫生的准备。
年前洗澡换衣,老人不说“干干净净”,“干干净净”意味着穷,要说“清爽、整洁、齐整、一身新”之类词语。太忙的人,守岁时在火炉旁洗。老老少少还开玩笑;“三十夜洗大贼”!
年前理发洗澡。乡间剃头人上门服务,十天一次,中老年农民喜欢剃光头,俗有“正月不剃头”的说法,说“正月剃头死舅舅。”话出有因:满族人习惯蓄发,满人入关后,皇帝于顺治四年正月下诏,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江南人及汉人反对,结果出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的镇压悲剧,在清廷对汉人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再不敢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的口号了,只能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怀。为了掩人耳目,这种思“旧”观念便讹传为“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俗谚了。新的一年剃头,都在正月十五以后,剃新年头,理发师要说几句恭维话。
平常生活中,缺这缺那可以过去,年终岁毕可不行。先是油,吃的用的油,不杀猪者要买油,菜油、茶油、麻油为上品,炸年货有菜油就很满足。有猪户杀年猪,猪油腌着炒菜用,无年猪户买板油或花油吃。腌后捆成小捆卖的谓板油,一斤猪油价顶两斤猪肉,花油及猪身上杂油,照明的梓油也叫青油。山头上不出梓油,要到土门河或草盘地以下去购或换。用油筒装,每购一筒约2--3斤,一年就够了,平日夜里很少点灯,多用松脂照明,甚至天黑而息。
购买香纸爆竹,静静的山村农家,炮子显得特响,炮味浓浓。堂屋上方正中神龛上中堂老旧便要更换,那“天地君(国)亲师位”及两旁对联,多为当地文化高字写得好的人写。
过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最隆重热烈实在的节日,只要是炎黄儿女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无论是什么人,也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过年。过年,对中国人来说是永远的,不受党派、阶级和宗教推动力的,它的魅力来自中国文化和亲情血缘的强感召力,不管有多大天灾人祸,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不管有吃无吃,过年的过程和团聚不会变。
大人望种田,小伢儿望过年。“小伢小伢莫欠肉,过了腊八就杀猪;小伢小伢莫嘴馋,过了腊八就来年”,“过腊八放寒假,劈里啪啦过年啦”!
过年要准备粘米、糯米,现在有各种加工机械,昔日人工碓臼春米,两个劳力一天只能春一百多斤米,春糯谷打糍粑,磨粉要用筛箩,腊月要做烧酒。
“二十三,送灶文,二十四,接祖人,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称年肉,二十七,洗纠疾,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洗猪首,三十夜,猪头啮。”这些谣谚,说明小伢们的盼年心情和大人忙年的大致顺序。
过年,更重教育,一是安全教育,二是礼貌教育,尊长爱幼,礼貌谦虚,不得粗野耍性,连吃饭坐席,端茶奉烟都要教育,有的母亲还用草纸擦小伢的嘴,边擦边说“屁股嘴说话等于放屁”。过年不打骂小孩。旧时冬闲至年关,陶河古坊一带赌博厉害,开场窝赌者多为不务正业的人,参赌的多是懒汉二流子兵痞,有的女子也场场不离,有的输了田产和房屋,就去挖人墙脚或合伙抢劫。家长严格教育孩子,不准孩子去看押宝、打麻将。
买红烛,孩子提灯笼用,祖堂用,用得不多买盐,买栗炭,准备炸年货烫豆糕的粗细柴。
(一)、百节年为首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决定自公元1912年1月1日起使用公历,并规定1月1日为“新年”。政权虽有力,但民间仍过农历年,阴阳两节,阴热阳冷。袁世凯当大总统后,来了个折中,在保留公历新年的同时,批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全国例行放假。
烫豆糕儿打糍粑的准备费工夫。傲年粑,做米发粑。
20世纪中,部分人过“翻身年”,60年代过劳动年,给烈军属拜年,1967年,国务院宣布不放假过“革命化年”(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一九六七年不过年)。70年代很多人在牢里、牛棚里、干校里和工地上过年,知识青年吃“忆苦饭”,80年代过年看春节晚会,90年代黄金周过年,新世纪寻找年味儿。
腊月初开始,一直到正月半,一个长过程。腊月别称三冬、暮冬、寒冬,暮节、岁尾、春回节等,一进腊月,就着手准备起来,除夕一朝团年圆满。迎新过日月,又盼望着新的一年年节,循环往复无穷。
农村的商贸来往,乡邻的账目,或彼此一些纠纷,年前一般都要处理好,一年一结,亲兄弟明算账。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这些诗联常用常新,家喻户晓,千秋不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