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凉亭

烟酒茶俗

彭河茶凉亭,光绪初年,英山和太湖两县搭界的百姓捐资公建,瓦屋三间,地基由查禄祖祭捐。

南河还有通往浠水、罗田途中的茶凉亭。

南河 亭子岭茶凉亭,县南30里,段朝立(1228-1275)建英山最早茶凉亭。

时代已变,交通日益现代化,人民生活也己日新又新,人们不会再去重建茶凉亭。但回顾历史,我们可不要忘记各姓的先民,也许他就是你和我的祖先,我们可不能数典忘祖啊!回顾古道茶凉亭,我们创业,我们离家千里万里,不能忘记回家的路,不能忘记劳苦大众的衣食往行。公众慈善事业,从我做起,做了好事有好事在。

英山之茶凉亭大致分东西南三线。

五里牌茶凉亭,县东七十五里,朱启文捐基址,众姓凑资公建,建于清嘉庆年间,安玉升、安建元主修。有功德碑和五里牌茶凉亭记。

西河 土门弄茶凉亭,县西六里西汤河英罗通衢。民国八年,钱若泉倡捐田稞五石,徐少初捐田稞九石二斗六升,棉花稞十七斤、段茂钦捐基址。众姓凑资建瓦屋三间,名曰“风浴茶亭”。己禀请立案勒石。

朱家坳茶凉亭,县东六十里,合地公建。李业修、李业宏捐基址。经费由亭子岭茶亭拨稞八石。

东土地岗茶凉亭,县东六十里。清康熙年间余廷蕲捐田稞八石,付紫金庵僧收为施茶经费。民国初,该田归并地方财政局,施茶遂废。

过路滩小憩茶亭,县东北七十里。节妇徐郑氏命子干臣督同合地公建。节妇郑氏的爱国之行,感动社会。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亲题“漆室遗风”四字,以示旌勉。“漆室遗风”说的是汉代山东鱼漆室这个地方遗留好风气,关心公众事业。大总统题匾,意在表扬懿德贤淑的徐郑氏克己为公,关心路人,振兴公德,催人奋进的精神。

英山茶凉亭,尽管房子简陋,茶具普通,但它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慈善事业,是善举是义行。

棠梨树岭茶凉亭,县东七十里。李敦义堂捐田稞十八石,杨姓捐基址,众姓凑资造瓦屋三间。

塔耳岗詹陶两保茶亭,民国辛酉年(1921年)季春月立,有“永垂不朽”之功德碑。

亭起于秦汉,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以亭为邮驿,“长亭相送”,为迎来送往之地。

东河 白坊岭茶凉亭,安文骏堂捐。亭子岭茶凉亭,县东五十里,基址陈彦准捐。合地凑资公建,置有田稞三十石零二斗。内拨田八石,归朱家坳茶凉亭经费。

英山古道茶凉亭众多,由于历代连年混战或自然灾害,建了废,建了毁,自生自灭,无明确记录。民国九年统计共12处,从1920年到1949年三十年,有所增加。将近解放时,英山茶凉亭不少于20处。亭建在要道或半山上,人行云海中,茶凉亭是一部山区发展史,是一部服务交通的历史,也是人民行善积德史。

凉亭,供人们歇脚小憩或避雨的亭子;茶亭,是卖茶的地方,是劳苦大众的休息站,茶亭主人卖些粗茶、零食给过路人,聊止饥渴;茶凉亭,为我国南方部分省市所有,它是慈善事业,为过路大众提供饮茶止渴、放载歇脚之地。

英山素为南北古道,英山人自古就出外卖工,贩盐挑粮搞运输,到宋代,这里是北通北宋都城开封,南通南宋临安府(杭州)之要途,连王安石、欧阳修、沈括这些人物或轿或步行也都路过此地。这里产茶,人们翻山越岭,歧途僻径,需要歇脚解渴,于是好事义行的茶凉亭便应运而生。

 

正在加载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饮茶
茶具
http://yingshan.xiyaohe.com/Content/weixinlogo.jpg
英山民俗、英山传统文化网,英山山泉文学
茶凉亭
返回顶部